Pain perdu - 真正的法蘭西多士,其實是這樣的...
香港的快餐店和茶餐廳有一款非常流行的甜點「西多士」,它的名稱譯自英文French toast這個字,所以全名應該是「法蘭西多士」。既然名為法蘭西,那麼它是否來自法國的甜點呢?
其實,法國是沒有我們香港的這種「西多士」。不過,他們也有一種類似的甜點,名為pain perdu,其中pain是英文的bread,即麵包,而perdu是動詞perdre的過去分詞,英文是lost,即失去了。所以整個字若翻譯成英文就是lost bread,意思是「失去了的麵包」。
按法國人的說法,做這款甜點,是因為麵包不新鮮,不過,他們所說的不新鮮,並不是麵包變質變壞,而是指麵包放過夜後變得很乾很硬,不好吃,若不想想辦法,就可能會丟掉,失去了。據說,按法國宗教思想或傳統習俗,是不應記把食物隨便丟掉。
那麼如何搶救它呢?法國人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先打雞蛋,然後加入糖、牛奶,講究一點的再加入其他的香料,例如我今次就加入雲呢拿、朗姆酒等,當然也可以加其他的,例如玉桂之類。然後用這個蛋漿把麵包浸泡,直至麵包把蛋漿吸飽,之後就用牛油慢火煎,當兩面都煎至金黃色就完成了。
這款法蘭西的「法蘭西多士」,較「港式」的「西多士」做法略花時間,但吃起來更香、不油膩,麵包還很有彈性。另外,法國人吃它時可以加果醬、蜂蜜、甚至雪糕等,不一定要像港式「西多士」般只加糖漿。我今次就做了一款名為crème chantilly的法式奶油,和pain perdu一起吃。這款奶油是法國蛋糕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之一,如果大家有興趣,我會拍一段短片講解。
說到這裡,又想起金鐘的那間西餐廳其實也有French toast供應,但究竟那是pain perdu,還是港式「西多士」?有機會真的要試試。
*
如有興趣知多點,請登入以下的youtube連結,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的影像版: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