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tatouille不是老鼠廚師,而是一道法國菜,很易做也頗美味。
我曾在法國讀書十多年,返回香港生活很長的一段時間後,發覺香港人普遍對法國美食和美食文化認識不多,而法國美食在西方國家中又是最受推崇的,實在有點可惜,所以想做點介紹推廣的工作,亦希望能找到同道中心,可以互相交流。除了是blogger外,我也開始嘗試當vlogger,將每次的話題製作成短片,因為有些內容,是文字較難表述的,通過影片,既有影像,又有發音,就會更易明白。第一篇就讓我用法國南部的一道傳統菜式ratatouille開始吧。
早前在金鐘的西餐廳Le pain quotidien取了他們的菜單,看到有一道傳統法國菜ratatouille,中文叫作普羅旺斯燉菜,今天我就做一次,讓大家用眼睛品嚐這道法國菜。
這道法國菜的材料很簡單,基本上在香港全部都可以找到,包括:洋蔥、青椒和紅椒、茄子、翠玉瓜和西紅柿。首先是把所有材料切粒。然後用橄欖油分開逐種炒香。每炒好一種材料之後,就將之轉到一個較大的窩慢火燉煮。
趁著逐種材料炒香之際,也談談這道菜的一些資料。
其實它在法國一直不是什麼高級菜式,最初的時候,是供監獄中的囚犯,或者軍營中的士兵吃的,原因是又便宜又容易煮。而在法國軍人的俚語中,rata的意思是指豌豆和馬鈴薯,後來才逐漸變成菜和肉,但都不是好的東西,而touille是來自動詞touiller,意思是攪拌、混合在一起,但從他們的角度看,就成為一窩爛泥一般,非常難吃。早期甚至有評論說,它是給老鼠吃的菜。
但從1950年代起,在法國南部,尤其是普羅旺斯重新整理這道菜的烹調,強調全部用上新鮮材料,而且要用橄欖油逐種材料分開炒香,炒材料的次序也有考究,最先是炒洋蔥,最後是西紅柿,當然,所有材料炒好轉入窩後,還要加入許多香草,包括thym,英文是thyme,即百里香、romarin,英文是rosemary,即迷迭香、basilic,英文是basil,即羅勒,以及一些稱為herbes de Provence的普羅旺斯香草。
經過這麼一改,這道菜總算獲得平反,甚至在10多年前有電影公司以ratatouille的名字拍了一齣卡通片。在影片中,有大廚再一次調整這道菜的煮法,而且擺設得很美麗。
不過,我今次用的仍是傳統做法,味道也不錯,大家不妨也試做一下,那就不用只有觀看,而是可以知道是什麼味道了。
* 如有興趣知多點,請登入以下的youtube連結,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的影像版:
留言
張貼留言